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08的文章

2008 村上春樹《東尼瀧谷》觀後感

                                                                                                                                                 文/Amos   《東尼瀧谷》是村上春樹文學改編的電影,導演市川隼嘗試以旁拍橫向移動的鏡位,成就了不一樣的拍攝手法影片風格,長鏡頭沒多餘的台詞,用旁白講述了東尼瀧谷的一生,構圖與旁白創造了一種特別的距離感,就像是東尼瀧谷跟人世間的疏離感,一個從小就孤僻的孩子,到了中年才對一個美麗的女子動心,鏡頭裡的她,每個畫面完美無暇,完美的愛情、完美的妻子到結婚,但妻子卻有個購物狂的心病,東尼瀧谷就在要維持現狀還是打破合諧中,妻子發生事故死亡,一轉眼間一切就成了空殼,家也空了、心也空了,一切又回歸到孤獨,就像是父親瀧谷省三郎反射著東尼瀧谷的一生。     本片雖然劇情平淡沒什麼衝突,也沒有像是主流電影那樣的劇情起承轉合,但它卻也更真實的記錄了東尼瀧谷的一幕幕,刻畫出瀧谷孤一生的過程,使劇情反而極具張力。它不像是一般的電影,只注重在聲光特效,而是在喚醒人類的一種覺醒,看完之後,一種從內心湧上來的沉重感觸,發現有幾的地方跟自己滿相似的,因此會讓自己更能體會思考沉澱。

2008 希區考克《迷魂記》觀後感

文/Amos     《迷魂記》同樣是希區考克的典型懸疑氛圍,全片以幽緩的節奏進行著,一開始帶出男主角因為一個事故患有懼高症,除了是男主角怕高而有暈眩症狀,就以電影片名來講「迷魂」,也讓人有暈眩、旋轉的感覺,當我們沈浸在男女主角的戀愛之中,跟著劇情往下推衍,進入了導演所創造的氛圍裡時,劇情卻也來個大轉彎,一顆心懸在那裡原本期待轉而跟著劇情疑惑、曖昧不明,讓我們感覺越深入進去電影的情結裡,到後頭才發現我們一開始就進入了希區考克鋪成安排的劇情,就是為了一步步的去達到目的。     回顧之前大學時期看過一些希區考克的片子,他的片子大多跟偵察、陰謀與愛情有關, 情節曲折離奇、橋段浪漫懸疑,故事題材就當時年代,其實也十分通俗與大眾化,是主流好萊塢的影片類型,但唯一不同的是希區考克他常會利用獨特的場面調度、劇情安排、分鏡安排,去破除傳統三幕劇的結構,形成慣性、邏輯、形式,創造出新的敘事觀點。那年代的片子節奏似乎有點緩慢,會讓人覺得既冗長又沈悶,會常迷失與探索真相的情境中,不過如果仔細體驗觀察的話,就能察覺感受到希區考克片子裡,那種獨特的節奏與情調,攝人的敘事調度與影像風格。     看完希區考克的片子,再看了《電影思考的年代─希區考克電影藝術的靈光》這篇文章,當中有介紹到他生涯的三個階段,從英國、德國、美國好萊塢,象徵主義、德國表現主義、造形藝術、超現實主義、精神分析等,這些環境背景影響了他的創作,也在他日後的影片中給展現出來,每部片似乎有他挑戰及實驗的東西,不僅造就了希區考克的獨特的地方,也慢慢間接影響了現代的一些當代藝術,就像法國新浪潮、台灣新電影、印象派、達達主義等,也都是如此,所以可以讓自己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事物,多廣收接受不同的知識想法,都是在為創作在累積經驗、蘊釀想法,也多了一種可能性跟創造性。

如何拍電影 : 夏布洛觀點2

                                                                                                                                               文/Amos 場面調度 心得     知道自己要拍些(創作)什麼?是看完這篇獲得最大的重點。以前自己在想劇本,常是一個直覺一個想法,或一個偏好。從未想過分析這題材故事適合拿來表現你的想法,也很少會像先有一個先決條件,再進入主題,這樣做事是很冒險的,雖然看似可以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似乎有很多的可能性,但是這樣卻很有可能迷失了方向而失去焦點,創作的東西不像自己最當初想要的結果。     目前自己也是在想劇本分鏡的階段,這給了我相當大的啟示,希望自己未來創作,能先等想法理念主題都確定準備好了,才真正進入創作的階段,比較不會不知道怎麼往下創作,因為故事內容、美術設定、表現媒材、敘事觀點等,都是依循著這個去進行的,時時刻刻的叮嚀自己,檢視自己想法可否有走偏原本的意思,這樣才能完全的創造出一部是真實反映由內而外的藝術作品。

如何拍電影 : 夏布洛觀點

                                                                                                                                        文/Amos 兩種電影創作者─閱讀心得     夏布洛觀點將電影創作者分為說故事的人、詩人兩種,身為創作者就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再只是追求形式技術上的東西,而是要多點內心層面上的思考,每一個人對於每一件事物,都有他獨特的觀點及想法,這點是大家所與眾不同的,也是自我看待世界的一種角度、一種感受甚至一種創意,不要浪費了這個自我表白的機會,嘗試用自己的生命去講故事、創造故事,讓人看見自己充滿生命力的表現。       說故事一直是創作者,最需具備的能力,怎麼說好一個故事,創作是給自己的一種訓練方式,在不斷的創作發表過程中,去找尋自我的作品定位,不斷的調整修改,因為自己不再只是學生創作,應該多多思索自我風格建立,不該只是做做創作的心態,是長久的經營發展,多一點挑戰不一樣的嘗試,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