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想像力

將每天生活中所見的一切,加入一些些想像力的空間,將此現實延伸、幻想、再造,每次所看見的東西,就會有不同的感覺,也會慢慢地有趣、生動、活潑了起來,每天都過得很不一樣。

《河童之夏》監督原惠一談《Colorful 多彩奇幻之旅》

《河童之夏》監督原惠一談《Colorful 多彩奇幻之旅》 第一回:這部作品,很適合自己 正在公開中的原惠一監督的作品《colorful》,講述了本應死了的'我'的靈魂寄宿在了謀劃自殺的少年'小林真'的身體裡,此後是怎樣直面家人,朋友,還有自己自身的生的故事。已經有很多人在劇院觀賞過了吧。 原惠一監督極力排除華麗的表現形式,用淡淡的聊天口氣一點一滴的描繪著日常的同時,把'生'這件事的苦痛與歡樂這種普遍主題雕刻在了幀幀畫面中。恐怕看過的觀眾幾乎沒有不思考與家人的,與親近的人的羈絆,以及自己自身的生存方式的吧。 ANIME STYLE編輯部在電影公映前一天對原監督進行了採訪,聽取了想法。整個分為四回來介紹。還沒看《colorful》的,以及看過的各位,請一定要在讀了這篇訪談後去劇場裡看看吧。 --《colorful》的原作是由sunrise的總監交過來的是吧 原:是的,是現在已經是社長的內田(健二),雖然當時還不是社長呢。 --「不試試把它做成電影嗎」收到了類似這樣的offer吧,那個時候(對這部作品)是什麼印象呢。 原:內田桑把原作交給我的時候讀了第一次,首先覺得'真有意思阿'。這個適合我,我也能做的感覺。 --著重於對日常的描寫這方面呢? 原:也確實是這樣。我很喜歡描繪日常生活。還有就是是在以'把它做成動畫'這一前提下讀的, 可能在這個階段就也想到了'就按照原作這樣做吧'。不需要特別改編,就按照原作做成動畫便能做出最好的效果吧。我還記得當時是這樣考慮的。 --腳本起用了丸尾未步桑是監督的要求嗎? 原:是的。雖說按照原作來做,但這樣的話很難在兩小時裡收攏。故事再構成就想著拜託丸尾小姐來做。還有就是不怎麼能說清楚的,希望在作品中做出只有動畫才能體現的一些想法。 --我們也認為是非常遵循原作內容的電影化,也有改變的部分呢。這時就是和丸尾小姐互擲球一般探討著產生出的部分吧。 原:也有丸尾小姐提出的點子也有我的,也有畫分鏡的時候浮現的。玉電的逸聞之類的也是我剛開始製作《colorful》的時候偶然知道的。 --這是電影中原創部分設定裡比較大的改變呢。 原:是的。從加入玉電的逸聞開始舞台變成了二子玉...

土龍與龍紋石

「土龍」一種奇特又傳奇的生物,它不是蛇,也不是龍,是屬蛇鰻科,民間傳說和古書常被記載出現,在日本被塑造成妖怪或謎樣的聖獸。 而在濁水溪的眾多神話裡,也有土龍的傳說故事,所以將原來第二篇故事《鱸鰻》的片名調整為《土龍》。 另外,加入了「龍紋石」的重要元素,它是金、鐵、銅、玉、石與共的原始礦物,將是劇情中滿關鍵、象徵、吸引的一樣東西,希望這些設定更符合之後想發展的奇幻主題。 資料照片來源 http://blog.xuite.net/sousang/4blog/58986761-%E6%AD%A6%E7%95%8C%E5%81%A5%E8%A1%8C%E6%92%BF%E9%BE%8D%E7%B4%8B%E7%9F%B3

漫漫與慢慢

在這漫漫創作準備的日子裡,邊生活著邊等待靈感的出現, 整理著以前的一些想法、感覺和思緒,一字字地慢慢的將這些文字敲打下來。

大友克洋《阿基拉》對談井上雄彥《灌籃高手》

大友克洋《阿基拉》對談井上雄彥《灌籃高手》 兩位當代最強畫師之間的對話,前所未及的漫畫表現之道。 在「後大友克洋」的漫畫界,表現力首屈一指、令讀者為之著迷的井上雄彥,在即將高中畢業的時候,邂逅了使他受到衝擊的『童夢』;而即使是在井上晉身職業漫畫家後,也曾多次翻開『AKIRA』,被其表現漫畫的創意所深深吸引。 這兩位漫界巨匠、在此迎來了初次的碰面。從周刊連載的艱辛到提高畫工的秘訣,甚至是彼此「無法描繪的東西」,進行了坦率的對話。 井上:原畫展是在這里辦的嗎? 大友:是的。最初以為很寬敞,等擺了很多東西過後,才意外地發現比較狹窄。嘛,不試一下是不會明白的事,也是常有的啊。 井上:『AKIRA』全部的原畫,大概有多少張呢? 大友:大概有2300幅左右吧。 井上:這部作品的單行本, ??可是在當年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呢。「(漫畫)竟然還有這種表現形式」,想法實在是太厲害了啊。因為我在高三之前都只讀過少年漫畫,所以第一次讀大友先生的作品的時候,暗自驚嘆著「好厲害——」,感到非常震驚。 大友:最初讀到的是什麼呢? 井上:是『童夢』。真是有種「全新世界的大門被打開了」的感覺。 大友:也有那個時代的原因。我們開始執起畫筆的1970年代,『あしたのジョー(明日的丈)』、『巨人の星』這些名作,隨著閱讀的進行,故事漸漸變得陰沉起來。在漫畫以外的領域也一樣:電影界的話有新電影運動(New Cinema /ニューシネマ),話劇界則有寺山修司的天井棧敷劇團,黑テント(又名黑帳篷)也被高度評價,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年代。當時由於自己亦身在其中,所以漫畫也同樣地有些格調灰暗,不可避免地變成了一些讓人寂寞的故事。 ——隨後『AKIRA』的連載始於82 年末。也正是大友先生28 歲之際。 大友:說到井上先生28歲的時候的話…… 井上:在畫『SLAM DUNK』的最後一部分。 大友:我的話,那時是在考慮使用電影式手法作畫的時期,正在進行『AKIRA』之前『童夢』的創作。說到27 ~ 28歲的話,就是「那種手法還想更多地試一試啊」那樣的感覺吧。漸漸變成不用預支的時代了(笑)、也變得能稀鬆平常地喝酒了。井上先生做過助手嗎? 井上:在畫『城市獵人』的北條司老師那裡幫忙,當了10個月左右的助手。 大友:是在吉祥寺嗎?那我們肯...

關於二八水和家族的故事

創作像是在整理以前的情感、經驗和回憶,試著去回想小時候常作、國高中生活的一些事情,慢慢地去梳理這些記憶和事情,也聽爺爺說過往的一些人事物,更認識了自己家族的歷史和家鄉的故事。

《烏鬼的眼淚》全知的觀點

《烏鬼的眼淚》終於決定要用拿一種敘事觀點來帶入劇情, 希望以葵/蝶的角度來切入說故事,設定以她/半人半鬼較全知(女神)的觀點, 藉由想像/夢想、內心/現實、夢境/愛情這三塊部分, 來跟小天、阿海、小瞳三位主角們接觸, 這是連結三個角色的關鍵,主要三層內涵的重要設定。

《新世紀福音戰士》庵野秀明訪談─描繪機器人類型的王道動畫

《新世紀福音戰士》庵野秀明訪談記錄 (STUDIO VOICE 1996年10月號) 動畫愛好者們之間的討論暫且不提,連思想場景都受牽連的EVA爭論愈演愈烈,在傍晚六點半的「テレ東アニメ枠」裡庵野監督所嘗試的不合理的劇情發展,那結果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95年,在動畫界出現了一部十分少見的爭議之作《新世紀EVANGELION》(以下簡稱《EVA》)。在TV播放結束后得到了多方的評價,而在秋季過後終於以LD與錄影帶形式發售了倍受矚目的后半episode。英語版的錄影帶也開始發售,也公布了來年春劇場版總集篇的消息,同時還有夏天的一部劇場版新作,現在正是工作得如火如荼之時。我們向擔任原案、腳本、監督的庵野秀 明 先生詢問了一些問題。而在此為大家帶來的正是那長達兩個小時的採訪記錄的一部分。 沒有無聊的專業意識 ─繼前作《藍寶石之謎》(即《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TV動畫,于89至90年播放)的成功之後,已經沉默了五年。在《EVA》制作將要開始的時候您有沒有曾經預感它將會打破普通動畫作品的框架,甚至可以說是使其“崩潰”呢? 庵野:要說預感就難了。首先,這個企劃的契機,並其說是《藍寶石之謎》的成功,不如說是它的失敗。並不是從作品本身來看不合格,而是在我心目中不合格。 ─為什麼呢? 庵野:因為它的結構就是以可以隨時結束掉為前提構造的。企劃階段時就被要求「在TV中也要做成(宮崎駿)《天空之城》那種模式的作品」。所以我很不喜歡這個以消去法所造就的作品。在我心中它是不合格的。也很對不起制作成員們。在這之後的企劃相對來說要好很多,然而在《飛躍顛峰》、《藍寶石之謎》以後,對於這條路線我完全沒有了靈感,而且其他人給出的題材也大同小異,結果只好自己來。自己同時擔任企劃、監督、製片人和原作。在那個時候KING RECORD跟我打了招呼,於是就作為TV動畫開始了。 ─《EVA》的后半那讓人絕望的發展,在那個時候就… 庵野: 啊,不是的。當時想描繪的是更加快樂的機器人的王道類的動畫。 ─也就是說,還沒有對那些把動畫作為自己的避難所的動畫迷們的批判意識? 庵野:在《飛躍顛峰》的那個時候是有一種壓抑感的。在我們(指GAINAX)的處女作《王立宇宙軍》(86年)失敗的時候,我被打垮了。看動畫的人想看的不是這種動畫。而對不看動畫的人的宣傳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