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2的文章

家族之近,網絡之遠:細田守談「夏日大作戰」

譯/ Karuto (轉載請註明譯者以及附上原文鏈接,理解感謝。) 文章轉自  https://www.douban.com/note/140878416/ 在執導的首部長篇動畫電影『穿越時空的少女』引爆空前熱潮之後,監督細田守志在必得地帶著他的新作—— 『夏日大作戰』再度觸影。當細田監督遠赴新加坡為該片宣傳時,他與Justin Sevakis (ANN高層人員)暢談了一些關於他作品背後的初始動機與創作靈感。 以下是訪談全文,為您獻上: 問:您本次到訪新加坡是為了為您即將上映的新作,『夏日大作戰』做推廣宣傳。 可以請您簡單向讀者們介紹一下這部電影麼,它的題材是? 答:故事的時間設定是發生在不遠的未來,一個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名為「OZ」的巨大社交網絡系統緊密相連的時代。我們的主人公是個醉心數學的死宅,機緣巧合下被一位可愛的學姐騙去打工,結果竟是要在她龐大的家族面前假扮男朋友。然而不久之後,他與學姐的家族都被虛擬系統「OZ」裡的可怕病毒弄得手足無措,甚至連現實世界也收到災害影響——而他們需要團結一心、並肩作戰去阻止它。 問:時至今日,虛擬世界「OZ」(的設定)與我們平時用的很多社交網絡都有共通之處,比如Facebook或是Second Life(譯註:中譯「第二人生」;歐美最大的3D虛擬角色平台,玩法類似電腦遊戲Sims)。在製作本片時,您腦海中是否有某個特定社交網絡的印象呢? 答:唔……Second Life倒確實和「OZ」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事實上,我最常會想到的社交平台倒是mixi。你聽說過mixi麼?歐美的網民們會用那玩意兒麼? 問:我倒是上過,但我想對非日本用戶來說,使用時會有點難上手。 答:那倒是真的(笑),我記得它的界面甚至連一個英文都沒有,對吧?嗯,在日本國內它基本上就是個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社交服務站。幾乎每個人都在用mixi。 問:那麼您呢? 答:我有註冊一個Facebook賬號,但從沒真正用過(笑)。不過Twitter我很常用,啊哈哈哈。我已經無法自拔啦。 問:在您看來,社交網絡文化——或是更籠統地說——網絡文化這點上,日本,和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嗎? 答:日本網民群體的一個特點是非常注重他們的匿名權(隱私權)。幾乎所有人都以網

《追逐繁星的孩子》新海誠訪談—走屬於自己的動畫之路

《追逐繁星的孩子》新海誠訪談—走屬於自己的動畫之路 “動畫作家”這個詞彙,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還很陌生。在商業動畫佔據主流、大規模製作成為標準的現在,獨立的動畫創作往往被忽視,“藝術個性”成了和產業化、大眾審美相對立的東西。個人動畫創作者受冷遇,也成了世界各國的普遍現象。 讓當代日本動畫觀眾了解“動畫作家”的人,就是新海誠。這個從2000年後逐漸嶄露頭角的年輕創作者,用他的作品讓人們知道了“動畫的魅力不能用製作規模衡量”的事實。當《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於2004年擊敗宮崎駿的《哈爾的移動城堡》獲得日本“每日電影動畫大獎”時,世界各國的動畫界幾乎都注意到了新海的名字。 2011年,由新海誠執導的動畫電影《追逐繁星的孩子》在日本上映,在一次網絡媒體活動中,新海作為嘉賓回答了網友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年輕動畫人新海誠富於個性的創作理念以及對動畫的獨到認識,在這次訪談的字裡行間展現了出來。 “新海誠”是個什麼樣的人? 記:上學的時候,你是個什麼樣的學生? 新海誠(以下簡稱新海):嗯……只是個沒什麼特長的普通學生。(笑) 雖然總是籠統地說“上學的時候”,但人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裡是會不斷變化的。不過,我倒是一直沒怎麼變,既不是善於發揮領導才能的那種,也不是學業或者運動特別優秀的那種,只是個非常普通的學生。 我很喜歡畫畫,但沒有進美術社團。每次看到美術社團裡學生畫的畫,我都會想“畫得真棒,好厲害啊”。 提到社團活動的話,我小學參加的是速滑。我成長於一個海邊小鎮,那里海拔比較高,非常寒冷,湖面會結凍。所以一到冬天,學校的體育課上就教速滑。我就把那個當成社團活動了。 初中時代,我參加的是男子排球部,不知道為什麼當了部長。(笑)高中時代,我練的是弓道。 這麼回想起來,我還算是個體育派呢。不過上大學以後,我就參加了兒童文學研究會,開始畫配圖故事書。歸根結底,我還是喜歡畫畫,也喜歡編故事。 從高中時代開始,我學習就不算太認真,總喜歡在備考的間隙編造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上大學以後的活動算是那個的一種延長吧。 記:新海先生開始現在工作的理由是什麼? 新海:我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想當動畫導演。我沒有進動畫業界,只是因為想做東西,就一個人自作主張地做起來了。就是《她和她的貓》《星之聲》那些。以它們為契機,我開始做導演工作,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