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百日紅》原惠一與《機動戰士》安彥良和 導演對談

《百日紅》原惠一與《機動戰士》安彥良和 導演對談 改編自杉浦日向子原作的百日紅近日被製作成劇場版上映。而機動戰士高達THE ORIGIN則是安彥良和總導演近期推出的作品。那麼這兩位大師走到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近日就有媒體進行了專題訪談。 安彥:以前我看過導演的河童(微博)之夏,而這一次的百日紅~Miss HOKUSAI~則是第二部作品了呢。從我看過百日紅的感受而言,應該是「普通」吧。實際上我在觀看河童之夏的時候也有著同樣的印象。而從某種意義而言,這種「普通」顯得非常重要。而關於我認為「普通」的理由,接下來會繼續說的。 原:說實話,如果追溯起來的話,那麼我在最初的機動戰士高達系列開始就已經看過作品了。不過之後倒是沒怎麼看安彥先生的作品。因此這一次我也是久違地看了一下機動戰士高達THE ORIGIN。現在坐在安彥先生旁邊說這種話,我自己都覺得很丟人,太不愛學習了。 安彥:我之所以會看河童之夏,其實也是因為當年在神戶的大學教書的緣故。我在課上給學生們放了這部作品。不過其實很少有上課給學生看電影的哦。而我就想著讓當年引發話題的河童之夏跟惡童這兩部作品在課堂上播出呢。 河童之夏獲得了很多的獎項,並且我之所以喜歡這部作品,也是因為我經常乘坐西武線,然後眺望窗外的黑目川。而這恰恰是作品的舞台。並且惡童在當時很受年輕人歡迎,所以兩部我都看了一下。 原:河童之夏跟惡童是同一年上映的呢。 安彥:這也是一個原因吧。還有,我在看完這兩部作品之後,對於河童之夏的感覺就是「普通」呢。這就是我迄今為止所理解的、最純粹的「動畫」。所以能夠非常放心地觀看呢。 另一方面,看了惡童之後,我陷入了某種驚恐當中。我感慨「這是什麼鬼啊!」而我非常想知道學生在看了這兩部同年上映的話題作品之後會有什麼反應,所以就一起放出來了呢。並且當我問起哪一部作品更有趣時,得到的回答也是旗鼓相當。而大家既然有這樣的反響,那麼我也就放心了。畢竟我還以為大家都會覺得惡童更有趣。反正有過這一段故事。我所說的「普通」就是這個意思哦。「普通」非常重要的。 原:在河童之夏當中,我個人是想要製作一個此前沒有過的動畫,而這樣的動畫也是業界從未出現過的。作品里沒有帥氣的主人公和漂亮的女主角,只是想深度地利用動畫來表達一下日常跟家人的主題。 這也是原作當中...

發現自我、與心魔戰鬥的成長之旅──專訪《怪物的孩子》導演細田守。

發現自我、與心魔戰鬥的成長之旅──專訪《怪物的孩子》導演細田守。 作者: MaoPoPo 其時住在流沙河底的妖怪總數約一萬三千,在這之中,沒有其他妖怪比他更心虛膽怯的了。 這是日本作家中島敦的短篇小說〈悟浄出世〉開頭,此作也是日本動畫導演細田守最新作品《怪物的孩子》的重要參考文本之一。細田守以《跳躍吧!時空少女》《夏日大作戰》及《狼的孩子雨和雪》等動畫為大眾熟知喜愛,自2006年起,每隔三年推出一部新作,從導演自身經驗出發,充滿以「人」為本位的思考與溫度,切入點新穎、不落日式熱血俗套,劇情推進流暢且引人共鳴,每部作品幾乎都有令人熱淚盈眶的刺點。 2015年新作《怪物的孩子》票房突破60億日幣,配音卡司超級豪華(役所廣司、宮崎葵、染谷將太、廣瀨鈴、Lily Franky等)。並首次將場景拉到都市鬧區,以東京渋谷為背景,描述孤單少年逃家後在渋谷偶遇斗篷怪客,尾隨後竟意外進入怪物的世界「渋天街」,進而拜擁有強大力量卻任性魯莽的孤單怪物(熊徹)為師,習武成長、相互羈絆的故事。 片中也有一萬三千妖怪世界,不過少年主人公「九太」雖然徬徨,但並不膽怯。雖說是妖怪,但「渋天街」裡的住民皆以動物為形,比較像是「獸人」的異世界。而主角熊徹和九太這對師徒,加上身旁的怪物友人多多良(猴子)和百多坊(豬),以及四人一段遍訪各界宗師的旅程,予人強烈的《西遊記》聯想。 但細田守表示,「其實不是《西遊記》,主要參考的是中島敦的〈悟淨出世〉。」此作借唐僧三位徒弟中存在感最低的沙悟淨為主角,但故事內容全來自中島敦的虛構想像。為何不直接向《西遊記》取經,而要參考〈悟淨出世〉呢?「因為〈悟淨出世〉的內容是關於『自我探索』,沙悟淨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疑惑,想知道『我為什麼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我到底是什麼人?』於是他決定遍訪流沙河底所有智者,企圖尋找『我為什麼是我?』的答案。」片中那幾位趣味橫生的各界宗師,靈感可說直接來自中島敦此作。 細田守非常推崇中島敦,這位在世僅33年(1909-1942)、死後作品才受注目的日本作家,由於出身漢學世家,多篇作品取材自中國典籍。〈悟淨出世〉沒有中譯,台灣中譯作有《山月記》,收錄數則短篇,從唐代傳奇〈人虎傳〉中發狂變形為虎的詩人李徵,到孔子門下直率的子路,以及漢代的李陵、司馬遷和蘇武,這些我們彷彿熟悉卻又異常陌生的歷史人物,在中...

《東京教父》今敏訪談─「命運」、「緣分」或「偶然」都不是能靠個人的力量及意志所能控制的。

《東京教父》今敏訪談─「命運」、「緣分」或「偶然」都不是能靠個人的力量及意志所能控制的。 日本動畫新教父 精采訪談特輯【整理╱追星網小編】 在大雪紛飛的東京,一個原本應該是全家團圓的聖誕夜裡,流浪漢阿仁、小花和美雪卻在新宿街頭意外撿到一個被遺棄的女嬰。 阿仁堅持要將女嬰送交警察局,但前紅頂藝人小花卻一直渴望有個小孩,執意留下女嬰直到找到她的親生父母為止,並將女嬰取名為木代子,而他們就是木代子的教父和教母。但女嬰親生父母的資料只有一張酒吧名片和幾張照片而已,於是三個看似放棄人生,沒有未來的流浪漢在叢林都市中展開了一段尋人冒險… 日本第七屆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最佳動畫╱2004年台北國際動畫影展閉幕影片等多項榮耀的「東京教父」,在影展預售期間造成影迷高度注目,影展開始前兩星期所有票卷就售完。主辦單位在觀眾強力要求下加映一場,消息曝光後,在短短時間加映場次票卷也售鑿。 「東京教父」是日本動畫新一代教父─今敏Satoshi Kon繼「千年女優」後最新鉅作,他的畫風細膩,人物及情節安排緊湊幽默,從"藍色的恐懼"黑色幽默、"千年女優"的淡淡傷感,到"東京教父"的輕鬆喜感,再再展現不凡功力,更被視為宮崎駿接班人。今敏導演確定將於八月中來台宣傳,他特別先回答許多有關「東京教父」中重點話題,讓影迷先解相思苦。 Q:這次為何會選定以流浪漢做主角,這3個角色是否有參考藍本? A:這三個主角並沒有實際的參考藍本.,一切都是由與我共同擔任劇本的信本敬子小姐一起創造出來的。雖然沒有參考的藍本,不過我們一開始對這三人就已經有概略的構想,那就是「家庭關係」。雖然他們都是虛構人物,不過他們之間都存在著家庭的關係。將「小花」這個類似母親的角色刻意設定成人妖,為的就是要向觀眾強調這些只是虛構的。如果將她設定成真正的中年婦女,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發揮空間,無法向觀眾強調何謂真正的母愛以及女性特色。 至於為何會選擇流浪漢做為主角,對於一部充滿夢想的電影或動畫來說,讓流浪漢當主角的確不是很合適。但是我在製作這部作品之前,其實就已經對流浪漢感到很有興趣。雖然現在是個很富裕的時代,卻產生了流浪漢。同時正因為時代富裕,這些流浪漢才不至於餓死,得以在街頭繼續流浪。這讓我想到或許是這個城市故意給了流浪漢生存的機會吧。...

會發光的女孩—迪雅瑪贊

會發光的女孩—迪雅瑪贊 malikatay a wawa to fafahian ci Tiyamacan (1) 阿美族有個古老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台東知本溪出口的海灘上,有個全身會發光的女孩迪雅瑪贊,深深吸引了遠在海洋深處的海神之子.... Matiniay ko rayray no to’as no Pangcah, I ’ayaw itini i no timolan i kasadakan no nanom i Cipon hananay, ira ko cecay a malikatay a fafahian ci Tiyamacan, o misolotay to faloco no wawa no riyar a Kawas. 迪雅瑪贊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媽媽的肚子透出光來,媽媽擔心得想:『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我的肚子會發光呢?』 Yo i tiyad ho no Ina ci Tiyamacan, masadak nani tiyad no ina ko likat , marawraw ko faloco’ ni Ina:”mamanay aca naw malikat ko tiyad no mako?” 小女兒迪雅瑪贊出生後,全身發光,她的亮光像太陽一樣耀眼。哥哥姐姐和父母親非常的疼愛她,現在她己經長大,以幫忙大人做家事了。父母親經常談到小女兒:『看著她日漸長大,我們都很高興。我們做個手環讓她戴上好不好?』 Yo sofocen to ci Tiyamacan, malikatay a maemin ko tireng, mato likat no cidal a ma’eceng ko mata. Tada o kaolahan no mama ina ato kakakaka ko nikato’as nira, mato’as to i matini, mitahtanam to a mipadang to loma’ a matayal. Malalihod ko mama ato ina: “malipahak kita a mitapal to to’as nira, misanga’ kita to kadang o sapipakafit i kamay nira.” 有一天她到河邊挑水,水甕裝...

長篇敘事史詩《太陽紀》─ 福爾摩沙海洋神話。

                                                                                                                                      文/Amos 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神話體系,從非洲的古埃及、中南美的瑪雅、印加與阿茲特克、北美的印第安、歐洲的盎格魯撒克遜、英國的凱爾特、東歐的斯拉夫、地中海的迦太基、中東的猶太與迦南、紐西蘭的毛利、澳洲、中國或日本等都有當地獨特文化的史詩故事。 有些藉由長篇敘事史詩傳唱為世人所知,例如美索不達米亞《吉爾伽美什》、《阿特拉哈西斯》,巴比倫《埃努瑪·埃利什》,古希臘《奧德賽》、《伊利亞特》,羅馬《埃涅阿斯紀》,北歐《貝奧武夫》、《詩體埃達》,印度《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日本《古事記》、《日本書紀》等。 此外,還有中古歐洲的三大英雄史詩日耳曼《尼伯龍根之歌》、法蘭西《羅蘭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還有藏族的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吉爾吉斯族的《瑪納斯》、苗族的《亞魯王》,或波斯民族《王書》、以色列民族《約瑟紀》、芬蘭民族《卡勒瓦拉》等,這些傳唱了幾千年來的長篇古典史詩,反映了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甚至影響了當代人們的精神思想和內心思維。 有些神話素材啟發了當代小說家重寫成經典的故事,例如《西遊記》的形象原型來自《羅摩衍那》神猴哈奴曼,托爾金寫《魔戒》時靈感來源獲取自《貝奧武夫》,勒瑰恩《地...

揭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背後的故事 —田曉鵬、郭磊訪談

  揭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背後的故事 —田曉鵬、郭磊訪談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面世以來,收穫了大量好評。電影畫面場景精彩絢爛,接軌國際水準,與好萊塢動畫電影相比,又充滿迷人的東方格調,被譽為開啟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新紀元。許多影迷自發地成團隊,在大聖舉起的旗幟下為國產3D動畫電影搖旗吶喊。這部動畫電影八年磨一劍,中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大聖歸來》?相信這也是影迷們心中最關心的話題。就此我們邀請到了導演田曉鵬和聯合製片人兼執行導演郭磊,來聊一聊《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背後的故事。 惺惺相惜患難與共 問:在當前的電影市場,速成片已經見怪不怪。《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耗時八年,終成正果,可以說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足夠令人好奇。這其中有怎樣的故事? 田曉鵬:這八年時間是對作品的打磨,也是對自己的打磨。這個過程多虧了好兄弟郭磊的幫忙,開始他是以執行導演的角色進入項目的,但實際上他擔當的任務已經超出了一個普通執行導演的工作範疇,所以出品人在最後的成片上,給了他一個聯合製片人的定位,可謂實至名歸。 郭磊:進入項目之前,了解到田導做這個項目已經做了7年,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扛。在我內心深處,也是一直有一個動畫夢的。我在這個領域已經摸爬滾打了15年,從最初的傳統影視動畫到商業動畫,依靠高端商業市場來反哺影視動畫,資金也是完全靠自己投入,很無奈也很艱辛。所以我很理解田導,他的堅持打動了我。作為兩個混跡動畫圈多年的一線工作者,我們都希望盡最大努力把這部電影打造成一部良心作品。 磨刀不誤砍柴工 問:在這八年時間裡遇到了那些比較難解決的困難? 田曉鵬:創作上的問題就不多說了,從藍本到最終實現篳力多年,是一個不斷摸索、完善的過程,單從製作角度講,郭磊進入的時候已經臨近項目尾聲,但也是整個項目比較困難的時期。主要是前期由於創作上幾易其稿,加之動畫電影製作要依靠龐大團隊的協調作戰,不同的夥伴在藝術追求和製作習慣上難免有差異,這導致部分素材的美術風格和技術指標不十分統一,這種問題在長篇動畫電影的創作中比較常見,也比較難解決。 郭磊:確實如此,由於前期參與創作的團隊人數很龐大,製作周期也相對漫長,無論是技術上還是藝術上都很難進行行之有效的流程控管,所以我作為執行導演,將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流程控管上,主要就是在保有所有團隊前期創作...

山村浩二《麥布里奇的線》× 黑坂圭太《綠子/MIDORI-KO》對談

山村浩二《麥布里奇的線》× 黑坂圭太《綠子/MIDORI-KO》對談 譯文/ Edward 代表日本獨立動畫界的兩位導演的新作將在本月不可思議地相繼公開。黑坂圭太導演的第一部長篇動畫《綠子/MIDORI-KO》是一部歷時13年、原畫超過13萬張、獨自描繪完成的令人驚異的作品。另一部則是,作為日本人首次與加拿大國立電影製作廳(NFB)合作的項目、山村浩二導演的動畫短片《麥布里奇的線》。 二人的相會 山村浩二導演(以下稱山村):與黑坂先生的交往要追溯到我還是學生的時候了,從“動畫80”(アニメーション80,1980年以東京造形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學生為中心結成的、以個人映像作家創作及上映為目的的社團)開始,有26年左右了吧? 黑坂圭太導演(以下稱黑坂):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了呢。 山村:感覺那時是見面最頻繁的時期了。每月都有一次左右的集會和上映。黑坂先生是我的前輩,那時就在イメージフォーラム(Image Forum,以 東京·涉谷為據點的電影及電影關聯的活動團體)發表作品,很活躍,而我還是個新人,在一旁的小角落裡…… 黑坂:但是,以創作年代來說,山村先生的處女作要更早呢。我的《變形作品第一號》是在84年。 山村:我參加“動畫80”是在85年。雖然我在初中、高中開始創作作品,但是要說拿到現在也能見人的作品則是1987年的畢業作品《水棲》,所以還是黑坂先生要早4~5年。 黑坂:要是按這麼算,我能見人的作品也要從《海の唄》(88)開始了。 山村:這麼說的話我也要從《頭山》(02)開始了(笑)。 《麥布里奇的線》的精緻構造 黑坂:從《麥布里奇的線》這個題目看,我想像的是部以麥布里奇的攝影為主軸的概念性電影。它大概屬於山村先生的早期作品《遠近法の箱》(90)一類、整體上視覺性的、紮根於畫面本身結構的作品系列。我聽說它是以麥布里奇這個人物為中心後很感興趣,想過它會不會跟至今的山村作品不同,換句話說會不會是部描寫人生的戲劇呢。 山村:實際上在《年をとった鰐》(05)中我第一次拍了戀愛作品,但主角是鱷魚所以也確實不算人生戲劇(人間ドラマ)呢(笑)。 黑坂:我看了一些海外動畫短片,這麼說可能很失禮,但即使那些所謂的“名作”大師作品裡,也有很多故事陳腐,或者故事過於復雜反而畫面很弱的作品。但是,《麥布里奇的線》雖然在...

《輝夜姬物語》專訪吉卜力創始人高畑勳“社會主義的他們,實現了藝術至上”

《輝夜姬物語》專訪吉卜力創始人高畑勳“社會主義的他們,實現了藝術至上” 宮崎駿退休又復出,這樣的輪迴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但在好朋友、吉卜力工作室創始人高畑勳看來,“宮崎駿只是口頭說說吧,他有朝一日改變主意我也不吃驚。”作為日本資深動畫人,高畑勳和宮崎駿對於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都很失望。高畑勳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創作出優秀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等是有一個體制存在,而改革開放後,“中國動畫藝術電影的探索,因為要追求利潤反倒衰退了。” “有人邀請我到北京做演講,但是我拒絕了。理由是你們沒有必要來日本聘請我們,你們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既有深厚的傳統,又有豐富的經驗。還是不要從只知道掙錢的日本請人去得好。所以我只說'我尊敬中國動畫電影的實績',拒絕了,我不摻合。” 高畑勳說。 以下為《南方周末》文章《社會主義的他們,實現了藝術至上的動畫——吉卜力創始人高畑勳談動畫電影》(作者:支菲娜聽譯:葉磊高千葉) 2014年7月以來,“吉卜力工作室”要解散的消息在中國和日本都傳得火熱。成立29年的吉卜力是全球最知名的日本動畫電影品牌,“因財務壓力停止動畫創作”的傳言令無數影迷扼腕。直至8月7日,吉卜力製作人鈴木敏夫接受NHK電視台的採訪,才算闢了謠:“吉卜力只是改變拍片方式。宮崎駿也想拍點短篇動畫電影。” 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以120.2億日元(約合7.1億人民幣)榮登日本年度票房榜首,不過業內估計製作成本在40億-50億日元;吉卜力的創始人之一高畑勳醞釀14年、2013年上映的新作《輝夜姬物語》,成本高達51.5億日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日本動畫電影史上前所未有,但票房僅有約20億日元。兩部影片都入不敷出(注:算上宣傳發行成本和放映方的票房分成,吉卜力新片的票房至少要達到成本的三倍左右,才能收回成本)。 “吉卜力也要改變,按照迄今為止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高畑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高畑勳對關門傳言不以為然。2013年9月宮崎駿宣布引退時,他就說過:“照我對宮崎駿的了解,他只是口頭說說吧,他有朝一日改變主意我也不吃驚。” 高畑勳是吉卜力的核心人物。《輝夜姬物語》的製片人西村義明的說法是:“沒有高畑勳就沒有吉卜力工作室。吉卜力所有人都是高畑勳帶出來的。發現宮崎駿的是他,教鈴木敏夫怎麼當製片人的也是他。”高畑...

藍眼淚

記憶在思念,火熱的內心, 像是大海般一波波地,赤紅了雙眼, 流出閃閃發亮的藍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