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記》同樣是希區考克的典型懸疑氛圍,全片以幽緩的節奏進行著,一開始帶出男主角因為一個事故患有懼高症,除了是男主角怕高而有暈眩症狀,就以電影片名來講「迷魂」,也讓人有暈眩、旋轉的感覺,當我們沈浸在男女主角的戀愛之中,跟著劇情往下推衍,進入了導演所創造的氛圍裡時,劇情卻也來個大轉彎,一顆心懸在那裡原本期待轉而跟著劇情疑惑、曖昧不明,讓我們感覺越深入進去電影的情結裡,到後頭才發現我們一開始就進入了希區考克鋪成安排的劇情,就是為了一步步的去達到目的。
回顧之前大學時期看過一些希區考克的片子,他的片子大多跟偵察、陰謀與愛情有關, 情節曲折離奇、橋段浪漫懸疑,故事題材就當時年代,其實也十分通俗與大眾化,是主流好萊塢的影片類型,但唯一不同的是希區考克他常會利用獨特的場面調度、劇情安排、分鏡安排,去破除傳統三幕劇的結構,形成慣性、邏輯、形式,創造出新的敘事觀點。那年代的片子節奏似乎有點緩慢,會讓人覺得既冗長又沈悶,會常迷失與探索真相的情境中,不過如果仔細體驗觀察的話,就能察覺感受到希區考克片子裡,那種獨特的節奏與情調,攝人的敘事調度與影像風格。
看完希區考克的片子,再看了《電影思考的年代─希區考克電影藝術的靈光》這篇文章,當中有介紹到他生涯的三個階段,從英國、德國、美國好萊塢,象徵主義、德國表現主義、造形藝術、超現實主義、精神分析等,這些環境背景影響了他的創作,也在他日後的影片中給展現出來,每部片似乎有他挑戰及實驗的東西,不僅造就了希區考克的獨特的地方,也慢慢間接影響了現代的一些當代藝術,就像法國新浪潮、台灣新電影、印象派、達達主義等,也都是如此,所以可以讓自己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事物,多廣收接受不同的知識想法,都是在為創作在累積經驗、蘊釀想法,也多了一種可能性跟創造性。
留言
張貼留言